安意如


disconnected
主题工具

[人生若只如初见] 风住尘香花未尽

... 发表于 2006-10-14 21:25  ... 15438 次点击

应当是一个女人对英雄的倾慕,一个时代对英雄的需要吧。

她写,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势也乱透,恍惚又是秦末,狼烟四起,天下起干戈。却再无一个西楚霸王出来,扫平天下,七十二路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天下,或者李清照这样的香草美人,都需要一个男人来保护。

那时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在杭州建都,改年号为“建炎”。但南宋倾危,纵然偏安一隅退缩江南,也改变不了大金铁骑铮铮而下兵临城下的局面。可是也有人觉得靖康之耻已成旧事,往事不堪回首,明日这一颗好头颅还不知是谁割将去呢。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便有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的《题临安邸》描绘的浮糜景象.这是我小时候背的唐诗,现在仍记得清明,我外公怕我不理解,诗不理解则不能体会它的好处,当然就记不住,他是一力反对死背的,就告诉我说,那时候赵匡胤辛苦建立的北宋已经亡国了,他的子孙就把国都迁到临安,今天的杭州。整个天下,他们只拥有半壁江山了,可是依然不想着抵御外族侵略,不知道重用忠臣良将,一味醉生梦死,歌舞升平……到最后,南宋也亡了。外公说杭州是个花柳缠绵地,人间富贵乡啊,人间的天堂,让人沉迷,可是那时候不是沉迷的时候,这事,说大了,是对不起天下百姓,说小了也是对不起赵家祖宗,子孙不肖,叫人心寒。

我听了,赶着讨好着说,我一定孝顺你。

小时候的印象让我对杭州充满了难言的好感,到现在仍不可磨灭。却也因此不喜欢南宋这样颓靡的,仿佛江南阴雨的朝代,从里到外湿哒哒,没有一点钢骨。我喜欢安定壮烈,华丽地叫人魂魄飞荡的朝代,如大唐,或者乱,干脆乱到天地动荡,无人不可以是君,无人不可以是臣,在这样的乱局里,偏是把什么都打翻了才见得清明爽利。秦王扫六合,是天下的霸主。他的子孙压不住天下这杆秤了,自有当的住的英雄出来,项羽灭秦,亦成为天下的霸王。

不是早有古训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是天下大势,天理循环使然。随缘而生,随缘而定罢。

只是对于南宋,除了那些抗金的名将们,比如岳飞和文天祥。能让我有强烈好感的,除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好象也难找出别的人来。

一个是承了苏轼的风骨的抗金名将。一个是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开了婉约词的风的名门闺秀。清照词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既已自成一体,就表明已形成鲜明的风骨神韵。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足以与男人并肩。一个女子能有如此成就,是不易的,她是文学史上的异数,况且宋不比唐,种种等级制度有宽阔地松动和余地,宋时虽有四朝太后辅政掌权,女子的地位仍是低的,托程朱“理学”的福,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是越来越紧。

李清照整个人就是个异数。

出身贵族,有着美好回忆的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八岁嫁作人妇,与赵明诚结为连理,又琴瑟和谐,夫妻唱和不绝。跟赵明诚在一起,李清照既是他的诗朋酒友,又是他的知己知交,两个人都是快乐的。

也曾经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仿佛还有个青梅竹马的影子,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赵明诚?已经无法证明他们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的结果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毕竟一个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才名著胜,一个是两任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做太学生。反正,怎么着都是门当户又对,才学人品又相当。再森严的礼教也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一对壁人,真叫人艳羡。

婚后清闲优渥,夫君酷爱金石,她对此也颇有研究和见解,夫妻便醉心于此,志趣相投感情愈浓,便有“赌书斗茶”的雅事流传,纳兰曾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是道寻常”之句悼念亡妻,可见其逸事已深入人心。 这一句,若易安读到,怕会潸然泪下吧。

即使后世资料证明,赵明诚婚前曾去过花街柳巷,在婚后因李清照没有生育曾与丫环有染,但在以狎妓为风流的那个时代,这应是可以原谅的吧?易安需要一段平等丰满的爱情,来释放她的才华和美丽。需要一个温和尊重的男人来爱护她,赵明诚是最合格的丈夫。

她是太富有情趣,有太敏感明洁的眼睛,观物入心。某日一夜风雨后,她晨妆起,闲问丫鬟一句,昨夜急雨一场,不知道园里的花怎样了?

丫鬟答道,依旧是一样的。

她摇头笑道,今早容颜老于昨日,人每天会有改变,花草一夜风雨,岂有个一样的道理?是你,看不出来罢了,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年秋天,落木萧萧,赵明诚要携友外出,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丈夫送别的一阕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心中亦起眷眷之意,把那登山、访古迹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还未走,心已归家。

又一年重九,赵明诚在外,李清照填了一阕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闭门数日,穷三天三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也不写清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大乐,言道:“我夫人才学果然胜我百倍。自此后,我是服了。”

这便是那有名的”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醉花阴》的来历了,赵明诚心折夫人才学,更敬她几分,因为家世和夫妻恩爱的关系,李清照大约没有受到太多礼教的压制。她写,“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活脱脱的酒醉少女的酣态,湖上泛舟赏荷,缀以清酒,有襄儿拔金钗当酒的豪气,更有湘云醉卧芍药荫的憨然妩媚。叫人看了欢喜。

她写,“绛绡薄,水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帱枕簟凉”(《采桑子》)“绣幕芙蓉一笑间,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綄溪纱》)。这样的香词,写满了薛涛笺,犹不能说足她的幸福。

她的前半生,是大喜了,如果能这样一生平顺,不经忧患,真是好啊,不是每个人都要去经历忧患才好,人世苦,其实是越少人经历越好,更多人,本就想,也就该享受安逸。不然要那天下太平作甚?

里尔克说,爱是最难的事。上帝到底嫉妒了。在他们成亲26年之后,建炎三年,赵明诚死在去建康赴任的路上。失去了挚爱的丈夫,那也是李清照后半生流离,悲的开始。

我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折磨这个女人。给了她绝世的才华,给了她一个好的开始,却也忍心给了她“国破家何在”的凄凉收场。

我们看《声声慢》才知道她是如何地凄苦度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不服.难道就是为了让易安词再添一点沉郁雄浑之气,添一点忧时忧民的概伤,就一定要这个女人,随着朝廷南渡,在人世颠沛流离,孤独终老。如果是真的,那老天真是残酷。

她熬住了,虽然,丈夫故去,亲人离散,虽然,国破山河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毕竟是熬住了。而且,凭是自身这样潦倒,仍不忘国恨,别人元宵佳节赏灯时,她一面怀念追忆,一面又不由的因这末世里繁华大起悲意。因为这实在是人们沉溺不醒的明证。她写《永遇乐·元宵》,一个女子,静夜沉思,忧国忧民之思比男子还深切三分。

原来,是为了看她会不会被尘世的惊涛骇浪湮灭,家破人亡的哀痛会不会将她摧毁,浮生浮世,她最后会不会拔节而出。毕竟这千年的岁月,这样出色的女文人,除了易安,再没有别人了。

英雄美人,原也是想着迎合时代的,只是迎合不上。

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无论你在哪里,待走完沧桑人世,我们终会相聚。

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那么容易就断了呢?

本主题共有 1 条回复 | 回到顶部
#1 - 2006-11-29 21:05
1929munich 在路上 说:...安意如的三本书全买了...赞
...应是个怎样的女子..有才..有貌...留下对诗的独赞,精辟而不露锋芒
真的很想认识她...在寻常烟雨冷落的陌巷,几人独行..心中微微的怅凉...然后抬眼一瞥,你一习古色,宛然而临..
看完之后有话想说?那就帮楼主加盖一层吧!

在回复之前你需要先进行登录
用户名 / UID
密码
Project Parasynthesis | Based on Discuz! 5.5.0 | Thanks to Livid
About | Help | Developer | N2Design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无名杂志 - Archiver - Mobile
Processed in 0.047443 second(s), 6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