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


disconnected
主题工具

[无名音乐] 谈谈SHALL WE TALK

... 发表于 2005-10-1 15:58  ... 11799 次点击

明月光 为何又照地堂
宁愿在公园躲藏 不想喝汤
任由目光 留在漫画一角
为何望母亲一眼就如罚堂


  全词以童谣开始,背景是词中人幼年时代。「明月光,为何又照地堂」是词中人孩童时候的疑问,「明月」象征父母(陈百强《颂亲恩》有「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之句),「地堂」象征词中人自己。小孩子总是不明白父母亲为何要关心自己,只会将慈爱看成约束,所以词中人提出这么一句疑问。应付父母亲的啰唆管束,词中人对之以逃避:「宁愿在公园躲藏,不想喝汤」,这一句实在是许多少年的写照。责任是否只在词中人呢?「为何望母亲一眼就如罚留堂」一问,我们知道父母也有责任。板起脸孔,宁枉毋纵,是许多父母教子之道,难怪子女都宁愿看着漫画,也好过看着双亲。父母不如漫画,是多么悲哀!词人写来轻松,笔触却是沉重的。


孩童只盼望欢乐 大人只知道期望
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体恤对方
大门外有蟋蟀 回响也如同幻觉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当从新手拖手去上学堂


  「孩童只盼望欢乐,大人只知道期望」是词人对上一段描述的总结,从而提出反问:「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体恤对方?」如果双方好好沟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大家明白对方的期望,便可以体恤对方。可惜,「大门外有蟋蟀,回响也如同幻觉」,父母与子女之间永远间隔着一道大门,门外有门外的看漫画,门内有门内的煲汤,彼此的心声只如幻觉,没有实在的沟通,词人禁不住提议:「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父母跟子女可不可以就像上学一样从新学习如何沟通?连沟通都要学习,可算是人类发明语言以来最大的笑话,然而,谁也笑不出来。

陪我讲 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
谁怕讲 谁会可悲得过孤独探戈
难得可以同坐 何以要忌讳赤裸
如果心声真有疗效 谁怕暴露更多 你别怕我


  词到副歌,词人大声疾呼:「陪我讲,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隐然有对质的味道。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最后变得生疏,人人都明白个中原因,然而明白归明白,知而不行,正是令问题一直存在的关键,词人再劝说:「谁怕讲,谁会可悲得过孤独探戈?」难道情愿孤独,也不愿沟通?歌词每每以一支舞比喻人生或一段关系,而探戈是二人合跳的,一人的探戈实在太可悲。「难得可以同坐,何以要忌讳赤裸」,能够同处一室成为家人是一种缘份,天地苍茫里的巧合,为什么我们不去珍惜,而要对坦白有忌讳之心?「如果心声真有疗效,谁怕暴露更多」,治疗疏离的关系,互诉心声是最佳圣药。笔者特别注意最后四字:「你别怕我」。亲子关系是何等密切,而词人竟下一个「怕」字,反映出父母与子女间的鸿沟何等阔大,这个「怕」字可说有很大震撼力,不得不佩服词人以一字达意的笔力。试想父母与子女间的谈话,有「你别怕我」一句,又是如何悲哀?

荧幕发光 无论什么都看
情人在分手边缘只敢喝汤
若沉默似金 还谈什么恋爱
宁愿在发声机器面前笑着忙


  镜头一转,背景已换成词中人成年之后。「荧幕发光,无论什么都看」,这个「荧幕」,跟第一段的「漫画」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样,都是词中人用作逃避的东西。「情人在分手边缘只敢喝汤」,都已经在分手边缘,所谓「死到临头」,还是逃避沟通,这个「敢」字,是相当幽默的,讽刺人们有勇气逃避,没有勇气面对,而「喝汤」一词,更加有趣。孩童时代,为了逃避父母,有汤不喝,成年时为了逃避情人,只敢喝汤,这一碗汤见证着词中人一生逃避沟通的过程,词人刻意的重复,突现词中人面对坦白时的软弱,此一手法相当高明。「若沉默似金,还谈什么恋爱」是全词最无保留的鞭挞,隐然感到词人写至此处心中有火,再来一句戏谑:「宁愿在发声机器面前笑着忙」,「忙」什么?就是忙着逃避,宁愿对着会发声的机器也不愿对着会说话的人,词人一而再再而三展示人不如物的怪现象。

成人只寄望收获 情人只听见承诺
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珍惜对方
螳螂面对蟋蟀 回响也如同幻觉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算牙关开始打震别说谎


  跟第一段一样,词人再以两句总结第二段的描述:「成人只寄望收获,情人只听见承诺」,稍嫌失准的是这两句总结似乎并未准确地总结到第二段,只变成词人引伸出来的观点。第二句写来非常讽刺,情侣都只执着对方的承诺,以为手执一句誓言便能天长地久可保平安,却忽略最基本的维系,也不懂珍惜对方。「螳螂面对蟋蟀」是全词最精采的一句,词人再一次以蟋蟀比喻词中人,螳螂比喻词中人的情人,词中人跟他的情人的关系,就如螳螂面对蟋蟀一样,俗话说「鸡同鸭讲」,但「螳螂面对蟋蟀」,似乎更糟。词人再次呼吁「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更说「就算牙关开始打震别说谎」。从来只有说谎才会怕得牙关打震,现在竟然是坦白也会牙关打震,现代人自我保护,已然非常严重。

陪我讲 陪我讲出我们最后何以生疏
谁怕讲 谁会可悲得过孤独探戈
难得可以同坐 何以要忌讳赤裸
如果心声真有疗效 谁怕暴露更多
陪我讲 陪我亲身正视眼泪谁跌得多
无法讲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触摸
铃声可以宁静 难过却避不过
如果沉默太沉重 别要轻轻带过


  首四句上文已有论述,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要说的不只是亲子关系,而是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陪我讲,陪我亲身正视眼泪谁跌得多」,这一句是指向「铃声可以宁静,难过却避不过」的,要留意的是「正视」二字,词人以此二字间接指斥人们缺乏沟通,互相都忽视了对方和自己的苦处,人人各自为政,有苦自己知,词人排除了所有不肯沟通的借口:「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触摸」,死了才不能说话。「铃声」可以是电话铃声或门铃,象征沟通接触之门,整句意谓:你可以选择不去沟通,不去接触任何人,但你可以选择不难过吗?心情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你可以逃避任何人,但始终要面对自己,你可以欺人,可以「笑着忙」若无其事,但你骗不了自己。沉默太沉重,因此别要轻轻带过,据说唱片里的歌词纸是印着「如果沉默太沉重,别要唉一声带过」,但笔者觉得「轻轻」二字更能突显沉默的「沉重」,故用「轻轻」较好。

明月光 为何未照地堂
孩儿在公司很忙 不须喝汤
AND SHALL WE TALK 斜阳白赶一趟
沉默令我听得见叶儿声声降


  这一段引来颇大的争论,有说这一段是写父母已亡,有说是写词中人已为人父。就第一个说法,我们试解一下。「明月光,为何未照地堂」,词中人再次提问,然而今次的答案,已经隐然在副歌里已有交代:「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触摸」,不幸而言中,父母已亡,词中人告慰父母在天之灵:「孩儿在公司很忙,不须喝汤」,叫父母不要担心,自己已经独立,不用再喝汤。「斜阳白赶一趟」,「斜阳」比喻双亲,「白赶一趟」暗示父母已逝,结句「沉默令我听得见叶儿声声降」,脱胎自「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词中人只得追悔。
  第二个说法,「明月光,为何未照地堂」,词中人重提儿时的疑问,然而今天,词中人终于明白「明月光」何以这么难才照到「地堂」:「孩儿在公司很忙,不须喝汤」,已为人父的他,才明白当年自己的父母的难处,今天煲汤的是词中人,藉词不回家喝汤的是他的孩子,「风水轮流转」,人与人之间的生疏没有得到改善,词中人一生虽然有父母情人儿女,内心却仍然孤独,「斜阳白赶一趟」,词中人已到日暮之年,才蓦然回首,惊觉自己一生「白赶一趟」,空手而去,结句更是悲凉:「沉默令我听得见叶儿声声降」,能够静到听见叶落,词中人的晚年孤独不言而喻。

  就字面上,两个说法都并无不可。不过,观乎这首词布局严谨,第一段描写从下而上的关系(词中人对父母),第二段写对等的关系(词中人对情人),如果说第三段又重写从下而上的关系,则第二段就显得衣不称身,就像全词的脊骨歪了一样,第二段是突了出来,如果全词由头至尾只是描写词中人对父母的关系,则第一个说法比较合理。但如果第三段写的是从上而下的关系(词中人对子女),则会文气顺畅,一气呵成。词中人历经三个阶段,演过三个角色,比第一个说法更深切而且全面体会到问题所在,由他来劝喻世人,说服力自然更大。再说第二个说法所带出的问题,比第一个说法更广泛也更严重,因为第一个说法只是把问题停留在第一代人与第二代人,但第二个说法却展示沟通问题无法解法,祸延三代,更会一代传一代,就像今时今日的社会,缺乏沟通已经是广泛的问题。由此可知,第二个说法令全词气格更高。

  陈奕迅窜红,更成为香港乐坛的良心之一,他的《K歌之王》、《天使的礼物》等都是乐坛少见的良心之作,而《SHALL WE TALK》更是继《赤子》后最富人情味的流行歌曲,陈辉阳跟林夕在陈奕迅身上找到了相当大的空间。在以人为本的香港乐坛,我们只有期望更多当红歌手愿意唱非主流情词,好的歌曲才不致被埋没。

本主题共有 3 条回复 | 回到顶部
#1 - 2005-10-6 18:36
千代 地球
挑个骨头,“明月光,为何又照地堂”我认为没特别的含义。广东儿歌里面有一句“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槟榔”,应该是这套用过去的
#2 - 2005-10-6 22:18
xuanqing 地球
厉害——!居然还能找出个典故。。。
#3 - 2005-10-6 22:19
Mulder 地球
歌词都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麻
看完之后有话想说?那就帮楼主加盖一层吧!

在回复之前你需要先进行登录
用户名 / UID
密码
Project Parasynthesis | Based on Discuz! 5.5.0 | Thanks to Livid
About | Help | Developer | N2Design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无名杂志 - Archiver - Mobile
Processed in 0.08134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