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ame Magazine 无名杂志 » 故事无名 » 重围
本主题共有 6 条回复 | 回到顶部
#1 - 2010-3-22 16:59
因特不耐特
地球
说:二
二
四年前,蒋宇秋参加高考。那个时候高考热火已经几年,报考的人数逐年递增,要考到好一点的学校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蒋宇秋来说,尤其是这样。
蒋宇秋的成绩本来不错。小学的时候常能在班级里面拿个第一,有时也能在全校的光荣榜上露露脸。那时候蒋宇秋还小,穿着格子衬衫,短头发,没带眼镜。
那衬衫似乎很有年岁,颜色褪去,淡色的格子。这穿在蒋宇秋身上,让人怀疑是一个人返老还童了。衬衫透出的年岁,看上去,虽然不能追述到男人留辫子的时代,却也是刚刚剪掉辫子。但事实上,这衬衫未必有蒋宇秋的年纪大。那一头短短的须发,是为了留着让它有更大的发长的可能,以便减少去理发的次数。这样的精简之道,算得上是对世俗的一种领悟。这两样,早已使得蒋宇秋在着装的展现上,透出一种饱经风霜的老成。虽然,当时的蒋宇秋与这些,并不配套。
而现在的蒋宇秋,除了有另一件格子的衬衫偶尔还穿在身上,头发长得已经可以拉到鼻尖。从前剪短发,是为了减少去理发,而今虽是留长发,却更能到达不用理发的功效。同样的对于蒋宇秋的五官,虽也全然不是从前的样子,但它们依旧行使各自的职责。五官的改变,除了各自本身的发展之外,更加上了一些外在的修饰,例如眼睛加上了眼镜。这些这样的变化有时是缓慢的,有时又是迅速的。这样的改变好像是由内及外的,又好像是由外及内的。总之,变的不仅仅是蒋宇秋的外表,他的内里也在改变。
首当其冲的是蒋宇秋的各科成绩,这并不是说蒋宇秋是从成绩开始的变,只是最先被注意到的是他成绩的变。小学的时候蒋宇秋常是第一,第一已经是最好的了,要变也就只能向坏的方面。这一变,就引起极大注意。
首当其冲的是蒋宇秋的班主任,这并不是说班主任很关心蒋宇秋。跟蒋宇秋相比,班主任也许更关心自己的奖金。
班主任叫吴乾。这个名字好像暗地里跟钱有关系,但却不肯明说。先是把“钱”字改成了“乾”,又担心还是太直白,便在“钱”前面,添上个“吴”。当然这是多想了,班主任的确姓吴,并不是因为要掩饰什么才改的姓。这样便有另一种想法,班主任的确想着钱,但偏偏忌讳自己姓吴,但再怎么样也不能把钱不要了,于是干脆改成“乾”。这些都是蒋宇秋班上的同学百无聊赖的时候,随便说说的话。
这些话在蒋宇秋听来是很受用的。仿佛蒋宇秋天生缺少的,就是能说这些话的本领,于是只能后天进行努力。为了学好这样本领,蒋宇秋放进了不少心思。
蒋宇秋上课听老师说,下课听同学说。虽然是一个被叫做老师,一个被叫做同学,但在蒋宇秋看来,他们都是老师。自小蒋宇秋就很尊敬老师,这是因为小时候他成绩好,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此时他还保有这个习惯,于是对他的老师们都很尊敬。做为被尊敬的老师们,渐渐知道了这个,便都接受起蒋宇秋的尊敬,而对他不尊敬起来。
蒋宇秋公开地成为了众人的徒弟、下手、伙计。班上高大如牛马的几个,下课可以叫蒋宇秋去买汽水、冰棍等等;平常高大的,下课可以嘲讽玩笑蒋宇秋;其他人,也能随意同蒋宇秋打闹。
如此一来,蒋宇秋的成绩,也就不知道怎么地变差了。凡此总总,总好像跟老师太多有关。是太多的老师,一起拖垮的蒋宇秋,他们欺负他,抑或仅仅是使唤他,没把他当同学,没把他当学生。
但无论怎么说,蒋宇秋成绩终究是差了,差得很厉害,像是从飞机上掉下来,好像带了降落伞,但降落伞好像没打开。于是一直掉,掉到被他的班主任吴乾注意到。
班主任找蒋宇秋谈话,找蒋宇秋的家长谈话。谈话的内容是蒋宇秋的成绩,谈话的主题是是否应该给蒋宇秋补课,谈话的结论是应该给蒋宇秋补课,谈话的目的是让家长适当给予补课费。目的达到,谈话结束。
补课似乎为蒋宇秋打开了降落伞,他的成绩依然在慢慢地下落,吴老师却没有再找蒋宇秋的家长谈话。蒋宇秋的父亲却从上次的谈话后,开始重视儿子蒋宇秋的成绩。
蒋宇秋的父亲蒋臻泰,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随家逃难到桂林。蒋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其中也有些做过官的,蒋家可以算是书香世家。蒋家本来有几屋子的书,传到蒋臻泰手里只剩不到半屋子,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一点书又全数给毁了,于是到蒋宇秋出生的时候,蒋家的书已经丧失殆尽。
对于蒋家这样的世家来说,要么能考取功名,要么就得存着为数众多的书,这样才算还维持着书香。蒋家的书已经没了,唯独只能在功名这一块上争取。蒋宇秋是蒋家一脉单传,蒋臻泰自然希望蒋宇秋重立蒋家的世代书香,所以他很重视蒋宇秋的学习成绩。蒋臻泰重视蒋宇秋的成绩,光从他下重手打蒋宇秋,就可见一斑。
从前蒋臻泰是舍不得打蒋宇秋的,最多只是用“打”字来吓唬蒋宇秋,而且以往这吓唬都很见效。到后来,蒋宇秋发现蒋臻泰并不真正动手,就开始不再害怕他父亲的语言暴力。蒋臻泰没法,再三用三字经里的“玉不琢,不成器”来鼓动自己,去实现他语言中的威胁,给蒋宇秋以厉害瞧瞧。这是但凡语言暴力上升为行动暴力,都有的一番过程。这就是刑法可以恐吓,恐吓不住后又可刑罚。
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话异曲同工,蒋宇秋的成绩终于停止了下落。这倒不是因为他已经着陆,而是真的停在了低空,蒋臻泰的重视见效了。这是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后,加上一条“书中自有教子方”。
蒋宇秋的成绩先是停止下降,后来有开始慢慢往上爬。的确是爬,像蜗牛沿着墙壁向上,慢慢地挪动。等到高三的时候,蒋宇秋的成绩只挪动到班里中间的水平。在他前面的有黄柏、胡安。
黄柏自小就是蒋宇秋的同学,小学初中高中满打满算十二年。小学的时候,黄柏欺负过蒋宇秋,蒋宇秋虽然已经不记得,黄柏自己却记得。初中的时候,黄柏关照过蒋宇秋,蒋宇秋记得,黄柏也记得。高中的时候,黄柏和蒋宇秋来往平平。黄柏的成绩一向好,人长得也好,这一切使他一直享有威信,且有人缘。
胡安是班上比较刻苦的学生中的一个,他没有什么梦想,唯一的理想是考大学。胡安刻苦式的少言寡语,使他显得很不重要。唯独在公布成绩时,能让人突然听见一个似乎熟悉的名字。但在老师眼里,胡安的好成绩就是最显得重要的,而其中更重要的,自然是奖金。
隔年的高考,蒋宇秋并没有辜负其父的教导,咬住重点大学的尾巴,跟在黄柏和胡安后面进了东华师范大学。
那年的夏天,很晚知了都还没叫。天上总是没有云,干净得阳光似乎都格外亮堂。学校大树下的雏菊,蒸干落在树下。阳光热烈地拥抱着人们,空气里弥漫着躁动。但凡有了几朵云,便很快聚集成乌黑一片,赶着落到地上,甚至不等聚集,就和着阳光一起落到了世上。蒋宇秋调笑地说:“太阳公公撒尿了。”
这时的蒋宇秋已经不同于前,他开始时不时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一些不成熟的、幼稚的、可笑的想法。他好像在返璞归真,所以做出一些常人难理解的事情。也许是蒋宇秋压抑得久了,借此发泄一通,可这样的日子也不多有了。
这夏天似乎也自知时日无多,便想在它仍能掌权的时候,好好用用它的权力。所以不停地支使着红日艳阳风雨雷电,让它们不停地暴虐,以显示它正当盛年。
这是那一年的夏天。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最清晰的记忆,其余是一些模糊的轮廓,好像一个女孩带着特有的清香走过,他便想寻这清香而去,但很快在空气里就找不到那清香,是稀释或蒸腾了。
四年前,蒋宇秋参加高考。那个时候高考热火已经几年,报考的人数逐年递增,要考到好一点的学校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蒋宇秋来说,尤其是这样。
蒋宇秋的成绩本来不错。小学的时候常能在班级里面拿个第一,有时也能在全校的光荣榜上露露脸。那时候蒋宇秋还小,穿着格子衬衫,短头发,没带眼镜。
那衬衫似乎很有年岁,颜色褪去,淡色的格子。这穿在蒋宇秋身上,让人怀疑是一个人返老还童了。衬衫透出的年岁,看上去,虽然不能追述到男人留辫子的时代,却也是刚刚剪掉辫子。但事实上,这衬衫未必有蒋宇秋的年纪大。那一头短短的须发,是为了留着让它有更大的发长的可能,以便减少去理发的次数。这样的精简之道,算得上是对世俗的一种领悟。这两样,早已使得蒋宇秋在着装的展现上,透出一种饱经风霜的老成。虽然,当时的蒋宇秋与这些,并不配套。
而现在的蒋宇秋,除了有另一件格子的衬衫偶尔还穿在身上,头发长得已经可以拉到鼻尖。从前剪短发,是为了减少去理发,而今虽是留长发,却更能到达不用理发的功效。同样的对于蒋宇秋的五官,虽也全然不是从前的样子,但它们依旧行使各自的职责。五官的改变,除了各自本身的发展之外,更加上了一些外在的修饰,例如眼睛加上了眼镜。这些这样的变化有时是缓慢的,有时又是迅速的。这样的改变好像是由内及外的,又好像是由外及内的。总之,变的不仅仅是蒋宇秋的外表,他的内里也在改变。
首当其冲的是蒋宇秋的各科成绩,这并不是说蒋宇秋是从成绩开始的变,只是最先被注意到的是他成绩的变。小学的时候蒋宇秋常是第一,第一已经是最好的了,要变也就只能向坏的方面。这一变,就引起极大注意。
首当其冲的是蒋宇秋的班主任,这并不是说班主任很关心蒋宇秋。跟蒋宇秋相比,班主任也许更关心自己的奖金。
班主任叫吴乾。这个名字好像暗地里跟钱有关系,但却不肯明说。先是把“钱”字改成了“乾”,又担心还是太直白,便在“钱”前面,添上个“吴”。当然这是多想了,班主任的确姓吴,并不是因为要掩饰什么才改的姓。这样便有另一种想法,班主任的确想着钱,但偏偏忌讳自己姓吴,但再怎么样也不能把钱不要了,于是干脆改成“乾”。这些都是蒋宇秋班上的同学百无聊赖的时候,随便说说的话。
这些话在蒋宇秋听来是很受用的。仿佛蒋宇秋天生缺少的,就是能说这些话的本领,于是只能后天进行努力。为了学好这样本领,蒋宇秋放进了不少心思。
蒋宇秋上课听老师说,下课听同学说。虽然是一个被叫做老师,一个被叫做同学,但在蒋宇秋看来,他们都是老师。自小蒋宇秋就很尊敬老师,这是因为小时候他成绩好,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此时他还保有这个习惯,于是对他的老师们都很尊敬。做为被尊敬的老师们,渐渐知道了这个,便都接受起蒋宇秋的尊敬,而对他不尊敬起来。
蒋宇秋公开地成为了众人的徒弟、下手、伙计。班上高大如牛马的几个,下课可以叫蒋宇秋去买汽水、冰棍等等;平常高大的,下课可以嘲讽玩笑蒋宇秋;其他人,也能随意同蒋宇秋打闹。
如此一来,蒋宇秋的成绩,也就不知道怎么地变差了。凡此总总,总好像跟老师太多有关。是太多的老师,一起拖垮的蒋宇秋,他们欺负他,抑或仅仅是使唤他,没把他当同学,没把他当学生。
但无论怎么说,蒋宇秋成绩终究是差了,差得很厉害,像是从飞机上掉下来,好像带了降落伞,但降落伞好像没打开。于是一直掉,掉到被他的班主任吴乾注意到。
班主任找蒋宇秋谈话,找蒋宇秋的家长谈话。谈话的内容是蒋宇秋的成绩,谈话的主题是是否应该给蒋宇秋补课,谈话的结论是应该给蒋宇秋补课,谈话的目的是让家长适当给予补课费。目的达到,谈话结束。
补课似乎为蒋宇秋打开了降落伞,他的成绩依然在慢慢地下落,吴老师却没有再找蒋宇秋的家长谈话。蒋宇秋的父亲却从上次的谈话后,开始重视儿子蒋宇秋的成绩。
蒋宇秋的父亲蒋臻泰,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随家逃难到桂林。蒋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其中也有些做过官的,蒋家可以算是书香世家。蒋家本来有几屋子的书,传到蒋臻泰手里只剩不到半屋子,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一点书又全数给毁了,于是到蒋宇秋出生的时候,蒋家的书已经丧失殆尽。
对于蒋家这样的世家来说,要么能考取功名,要么就得存着为数众多的书,这样才算还维持着书香。蒋家的书已经没了,唯独只能在功名这一块上争取。蒋宇秋是蒋家一脉单传,蒋臻泰自然希望蒋宇秋重立蒋家的世代书香,所以他很重视蒋宇秋的学习成绩。蒋臻泰重视蒋宇秋的成绩,光从他下重手打蒋宇秋,就可见一斑。
从前蒋臻泰是舍不得打蒋宇秋的,最多只是用“打”字来吓唬蒋宇秋,而且以往这吓唬都很见效。到后来,蒋宇秋发现蒋臻泰并不真正动手,就开始不再害怕他父亲的语言暴力。蒋臻泰没法,再三用三字经里的“玉不琢,不成器”来鼓动自己,去实现他语言中的威胁,给蒋宇秋以厉害瞧瞧。这是但凡语言暴力上升为行动暴力,都有的一番过程。这就是刑法可以恐吓,恐吓不住后又可刑罚。
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话异曲同工,蒋宇秋的成绩终于停止了下落。这倒不是因为他已经着陆,而是真的停在了低空,蒋臻泰的重视见效了。这是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后,加上一条“书中自有教子方”。
蒋宇秋的成绩先是停止下降,后来有开始慢慢往上爬。的确是爬,像蜗牛沿着墙壁向上,慢慢地挪动。等到高三的时候,蒋宇秋的成绩只挪动到班里中间的水平。在他前面的有黄柏、胡安。
黄柏自小就是蒋宇秋的同学,小学初中高中满打满算十二年。小学的时候,黄柏欺负过蒋宇秋,蒋宇秋虽然已经不记得,黄柏自己却记得。初中的时候,黄柏关照过蒋宇秋,蒋宇秋记得,黄柏也记得。高中的时候,黄柏和蒋宇秋来往平平。黄柏的成绩一向好,人长得也好,这一切使他一直享有威信,且有人缘。
胡安是班上比较刻苦的学生中的一个,他没有什么梦想,唯一的理想是考大学。胡安刻苦式的少言寡语,使他显得很不重要。唯独在公布成绩时,能让人突然听见一个似乎熟悉的名字。但在老师眼里,胡安的好成绩就是最显得重要的,而其中更重要的,自然是奖金。
隔年的高考,蒋宇秋并没有辜负其父的教导,咬住重点大学的尾巴,跟在黄柏和胡安后面进了东华师范大学。
那年的夏天,很晚知了都还没叫。天上总是没有云,干净得阳光似乎都格外亮堂。学校大树下的雏菊,蒸干落在树下。阳光热烈地拥抱着人们,空气里弥漫着躁动。但凡有了几朵云,便很快聚集成乌黑一片,赶着落到地上,甚至不等聚集,就和着阳光一起落到了世上。蒋宇秋调笑地说:“太阳公公撒尿了。”
这时的蒋宇秋已经不同于前,他开始时不时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一些不成熟的、幼稚的、可笑的想法。他好像在返璞归真,所以做出一些常人难理解的事情。也许是蒋宇秋压抑得久了,借此发泄一通,可这样的日子也不多有了。
这夏天似乎也自知时日无多,便想在它仍能掌权的时候,好好用用它的权力。所以不停地支使着红日艳阳风雨雷电,让它们不停地暴虐,以显示它正当盛年。
这是那一年的夏天。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最清晰的记忆,其余是一些模糊的轮廓,好像一个女孩带着特有的清香走过,他便想寻这清香而去,但很快在空气里就找不到那清香,是稀释或蒸腾了。
#2 - 2010-3-22 16:59
因特不耐特
地球
说:三
三
明天早晨,火车终于拉着一车的人,走出了黑暗。天突然光亮起来,火车似乎是忽然从墨水中抽出,浑身仍是一整漆黑。火车行驶着,在地上划出一道直直的墨迹。这似乎是想逃离暗夜的魔掌,虽然当初甘愿堕入的也是他,但那夜却自始至终的心态平和,任其自由来去,并没有非要留住他不可的意思。
蒋宇秋醒来,看见黄柏也已经醒来,仰面对着车顶。黄柏侧过头,看到蒋宇秋。蒋宇秋没话找话,问:“睡得好吧?”
黄柏似乎没听见蒋宇秋问他,没回答蒋宇秋。蒋宇秋不再说话,只一个人躺着,时不时看黄柏一眼。
“宇秋,回去你准备干什么?”黄柏发现蒋宇秋看他,便勉强坐起来,侧头过来问。
蒋宇秋也坐起来,摸摸头顶,又摸摸车顶,比划一下差距,笑着伸出比划的右手。黄柏示意地笑一下,拿右手去敲敲车顶。
卢青峰听到这敲击声,便从半醒的状态脱离了出来,只道是到站了,一问蒋宇秋和黄柏,两人又都说不是。
不多时,火车的确到站了,是到了祁东。祁东是蒋宇秋半个老家,蒋母原籍湖南祁东。蒋母原名龙银云,嫁到蒋家后便改姓了蒋。龙银衫的父亲叫龙河江,字沧海。龙河江,或沧海一家是竹山村中,辈份较高的一户,竹山村的人按族谱排,其实就是龙氏一族,因此龙河江家乃是一村之望。龙沧海小时候曾在堂屋上过几年学,天分颇高,不仅学会识文断字,更能吟咏诗词,村里人都说他是神童。龙河江有六女一子,女儿从大到小分别叫龙纷云、龙彩云、龙银云、龙巧云、龙碧云、龙晓云,儿子龙庆云排行第三。儿女们长大后,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竹山村,到桂林成家立户生儿育女。龙银云就接在龙庆云后面,嫁给了蒋臻泰,改名蒋银云。蒋银云是个传奇女子,所以自有点侠女风骨。
卢青峰看安静半天没人说话,自己耐不住先开了口。他问了蒋宇秋问黄柏而黄柏没有回答的问题,又问了黄柏问蒋宇秋而蒋宇秋没有回答的问题,然后问了他自己的问题,自己先回答了,又让蒋宇秋和黄柏回答。黄柏说昨天睡得晚,今天起得早,却也不困。蒋宇秋说回去看安排上哪里去当老师。
卢青峰问还可记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三个人轮流一遍道家经典,胡安醒来,四人再轮流一遍儒家经典。圣人之治是“虚其心,实其腹”,而四人现在却反其道而行,早餐未用就谈起诸子百家来,足见四人仅仅是读书,而并不是为学。索性四人都很熟悉诸子的文章,不愧是中文系的学生。
车大概是停稳了,不少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从窗户回到了大地的怀抱,又回身把还在车上的行李和人接下来。佛教的渡人,说是要把人渡到净土,而这会儿的地上虽然不干净,却有很多土,可惜离净土还是很有距离的。但渡人的人仍是很满意自己积下的这公德,也倒都不觉得眼下的地不是净土。
这是一趟到桂林的火车,中途也在祁东这样的站停靠,乘此放下一批人,再换上一批人,或是放下一批货物,再换上一批货物。对于火车来说,他们没有很大的差别。
黄柏建议下车走动走动,胡安说怕有人占去了位子就不下去了,三人便舍下胡安做看守,跟着走车门的人流下了火车。卢青峰刚下火车就惊叹,说这车站真实又破又小,说时的语气倒是哥伦布式的。
之后,火车又在冷水滩、东安、全州、兴安、灵川停靠。
明天早晨,火车终于拉着一车的人,走出了黑暗。天突然光亮起来,火车似乎是忽然从墨水中抽出,浑身仍是一整漆黑。火车行驶着,在地上划出一道直直的墨迹。这似乎是想逃离暗夜的魔掌,虽然当初甘愿堕入的也是他,但那夜却自始至终的心态平和,任其自由来去,并没有非要留住他不可的意思。
蒋宇秋醒来,看见黄柏也已经醒来,仰面对着车顶。黄柏侧过头,看到蒋宇秋。蒋宇秋没话找话,问:“睡得好吧?”
黄柏似乎没听见蒋宇秋问他,没回答蒋宇秋。蒋宇秋不再说话,只一个人躺着,时不时看黄柏一眼。
“宇秋,回去你准备干什么?”黄柏发现蒋宇秋看他,便勉强坐起来,侧头过来问。
蒋宇秋也坐起来,摸摸头顶,又摸摸车顶,比划一下差距,笑着伸出比划的右手。黄柏示意地笑一下,拿右手去敲敲车顶。
卢青峰听到这敲击声,便从半醒的状态脱离了出来,只道是到站了,一问蒋宇秋和黄柏,两人又都说不是。
不多时,火车的确到站了,是到了祁东。祁东是蒋宇秋半个老家,蒋母原籍湖南祁东。蒋母原名龙银云,嫁到蒋家后便改姓了蒋。龙银衫的父亲叫龙河江,字沧海。龙河江,或沧海一家是竹山村中,辈份较高的一户,竹山村的人按族谱排,其实就是龙氏一族,因此龙河江家乃是一村之望。龙沧海小时候曾在堂屋上过几年学,天分颇高,不仅学会识文断字,更能吟咏诗词,村里人都说他是神童。龙河江有六女一子,女儿从大到小分别叫龙纷云、龙彩云、龙银云、龙巧云、龙碧云、龙晓云,儿子龙庆云排行第三。儿女们长大后,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竹山村,到桂林成家立户生儿育女。龙银云就接在龙庆云后面,嫁给了蒋臻泰,改名蒋银云。蒋银云是个传奇女子,所以自有点侠女风骨。
卢青峰看安静半天没人说话,自己耐不住先开了口。他问了蒋宇秋问黄柏而黄柏没有回答的问题,又问了黄柏问蒋宇秋而蒋宇秋没有回答的问题,然后问了他自己的问题,自己先回答了,又让蒋宇秋和黄柏回答。黄柏说昨天睡得晚,今天起得早,却也不困。蒋宇秋说回去看安排上哪里去当老师。
卢青峰问还可记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三个人轮流一遍道家经典,胡安醒来,四人再轮流一遍儒家经典。圣人之治是“虚其心,实其腹”,而四人现在却反其道而行,早餐未用就谈起诸子百家来,足见四人仅仅是读书,而并不是为学。索性四人都很熟悉诸子的文章,不愧是中文系的学生。
车大概是停稳了,不少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从窗户回到了大地的怀抱,又回身把还在车上的行李和人接下来。佛教的渡人,说是要把人渡到净土,而这会儿的地上虽然不干净,却有很多土,可惜离净土还是很有距离的。但渡人的人仍是很满意自己积下的这公德,也倒都不觉得眼下的地不是净土。
这是一趟到桂林的火车,中途也在祁东这样的站停靠,乘此放下一批人,再换上一批人,或是放下一批货物,再换上一批货物。对于火车来说,他们没有很大的差别。
黄柏建议下车走动走动,胡安说怕有人占去了位子就不下去了,三人便舍下胡安做看守,跟着走车门的人流下了火车。卢青峰刚下火车就惊叹,说这车站真实又破又小,说时的语气倒是哥伦布式的。
之后,火车又在冷水滩、东安、全州、兴安、灵川停靠。
#3 - 2010-3-22 16:59
因特不耐特
地球
说:四
四
东华师范大学校龄近百岁,却没因此而腐朽,相反这样的高龄却成了一项资本,却从来不会有人说这是倚老卖老。它仿佛是很多的“却”组成的句子,总能把不利变为有利。这便是老年世道造就出来的世故与圆滑,正和着它的百岁高龄。
东华师范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这“教书”古今中外的意思变化都不甚大,还看不出蕴藏什么机巧,但这“育人”二字却用得很灵巧。《说文》里有“育,养子使作善也”,古文“育人”重在教育,而东华师范建校正值白话文兴起,于是吸收了白话文里注重的——养育。东华师范的确重视这个意思,这一点只要从学校的食堂就可以窥见。原本食堂是学校内最高大的建筑,后来虽然有新砌的楼房高过了它,却惟有食堂几年会被翻修一遍。食堂虽然是个重视的标志,但却不因此而骄奢淫逸,这从食堂提供的饭菜就可知。东华师范的校训是“尊师重教”。这句话的一层意思是,要学生们尊敬现在的老师,而并非他们自己,虽然他们将来大多也会成为老师;另一层意思是,他们成为老师后要重教,而并不是他们现在的老师要重视教育他们,虽然后者并没被明确禁止。这校训仿佛希望建立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所以在学校每座房子都挂着这一句,加强信仰以达到教教合一的目的。比之于政教合一,教教合一的目的当然也是一样的。政教合一的国家里,教主便是国王,而教教合一的学校,校长便是精神领袖。所谓精神领袖,突出的是精神,自然就不那么注重肉体。于是这校长的肉体便常常不放在学校里,多是拿去陪各级要员开会吃饭。
东华师范的校长姓米名青,很多人叫他精校长。不用说,这米青就是东华师范的精神领袖,但这决不是因为他是个“精”,而只是因为他的父亲历任教育部的高官。精校长小时候并不很精明,所以学习也并不好,他在一个叫野吉的学校混了一本所谓的大学文凭,于是靠着父亲的权力去到东华师范教书,然后步步高升,年至半百当上了校长。米青半生无为,却写得一手好书法,他便妄称自己是米芾的后人。他这样说也只是玩笑话,但说多了旁人却也相信了。这真和培戈尔说的“谎言重复三遍就是真理”。米青这么一说,旁人这么一信,便有了密宗所说的“伏藏”一样的功能,米芾隔着几百年又找到了传人。原来米青很欣赏自己的字,虽没人来索字,他却自动地大方派送毫不吝啬,自觉纸墨不贵、材米有着。攀上米芾这个宗亲后,他的字也跟着一起水涨船高,渐渐有人向米青要墨宝,到后来竟纷纷有人求购他的字,价钱也就越来高。古董是越老越值钱,而米青的字是越值钱越老,因为这能使他更相信自己的字是打米芾那得的真传,并且离米芾越来越近。
东华师范虽说是重点大学,但所在地点却不是城市的重点,至少上海的地价不曾承认它的重点地位。但因为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于是依着这地价低的好处,东华师范建得很大,大得在两座建筑之间来往成了一件费时的事情。时间就是生命,人的生命都放在了路上,于是这路上的花草树木不由得非常茂盛。据说这是地气吸了人气,花草树木又吸了地气的缘故,这便像是间接地吸了人的血。为了报复这歃血之仇,大家都尽力践踏那些花草,并不顾立着的写着“芳草宜人,踏之何忍”的牌子。“路是人走出来的”,这不仅是迪斯尼修路的办法,也是在东华师范道路网的真实情况。只是迪斯尼要把人走出的路修好,而东华师范是把人不走的路修好,原因是人不走的路车走,而能在学校里乘车的就不是一般人。
四年前,蒋宇秋同黄柏和胡安一起进了东华师范中文系。对于各系而言,中文实在是国粹了,历史系毕竟还要讲世界史,而地理系要讲世界地理,外语系则是离经叛道崇洋媚外,其它各系也不成体统,唯独中文系是全盘的中国东西。按照这样看来,中文系是应该受到极度重视的,自己的东西当然是应该格外关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仿佛这学校并不徇情,并且为了表明这一点,而故意轻视中文系。报到那天,各系学生都有人接待,唯独中文系的学生被落在一旁。后来听说,负责接待任务的是各系自己的师兄师姐,由此看来轻视中文系的也只是中文系自己。上一辈轻视下一辈,下一辈也如此,这样一条食物链每一个营养级都非常完善,怪不得可以稳定维持,长盛不衰。
东华师范大学校龄近百岁,却没因此而腐朽,相反这样的高龄却成了一项资本,却从来不会有人说这是倚老卖老。它仿佛是很多的“却”组成的句子,总能把不利变为有利。这便是老年世道造就出来的世故与圆滑,正和着它的百岁高龄。
东华师范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这“教书”古今中外的意思变化都不甚大,还看不出蕴藏什么机巧,但这“育人”二字却用得很灵巧。《说文》里有“育,养子使作善也”,古文“育人”重在教育,而东华师范建校正值白话文兴起,于是吸收了白话文里注重的——养育。东华师范的确重视这个意思,这一点只要从学校的食堂就可以窥见。原本食堂是学校内最高大的建筑,后来虽然有新砌的楼房高过了它,却惟有食堂几年会被翻修一遍。食堂虽然是个重视的标志,但却不因此而骄奢淫逸,这从食堂提供的饭菜就可知。东华师范的校训是“尊师重教”。这句话的一层意思是,要学生们尊敬现在的老师,而并非他们自己,虽然他们将来大多也会成为老师;另一层意思是,他们成为老师后要重教,而并不是他们现在的老师要重视教育他们,虽然后者并没被明确禁止。这校训仿佛希望建立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所以在学校每座房子都挂着这一句,加强信仰以达到教教合一的目的。比之于政教合一,教教合一的目的当然也是一样的。政教合一的国家里,教主便是国王,而教教合一的学校,校长便是精神领袖。所谓精神领袖,突出的是精神,自然就不那么注重肉体。于是这校长的肉体便常常不放在学校里,多是拿去陪各级要员开会吃饭。
东华师范的校长姓米名青,很多人叫他精校长。不用说,这米青就是东华师范的精神领袖,但这决不是因为他是个“精”,而只是因为他的父亲历任教育部的高官。精校长小时候并不很精明,所以学习也并不好,他在一个叫野吉的学校混了一本所谓的大学文凭,于是靠着父亲的权力去到东华师范教书,然后步步高升,年至半百当上了校长。米青半生无为,却写得一手好书法,他便妄称自己是米芾的后人。他这样说也只是玩笑话,但说多了旁人却也相信了。这真和培戈尔说的“谎言重复三遍就是真理”。米青这么一说,旁人这么一信,便有了密宗所说的“伏藏”一样的功能,米芾隔着几百年又找到了传人。原来米青很欣赏自己的字,虽没人来索字,他却自动地大方派送毫不吝啬,自觉纸墨不贵、材米有着。攀上米芾这个宗亲后,他的字也跟着一起水涨船高,渐渐有人向米青要墨宝,到后来竟纷纷有人求购他的字,价钱也就越来高。古董是越老越值钱,而米青的字是越值钱越老,因为这能使他更相信自己的字是打米芾那得的真传,并且离米芾越来越近。
东华师范虽说是重点大学,但所在地点却不是城市的重点,至少上海的地价不曾承认它的重点地位。但因为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于是依着这地价低的好处,东华师范建得很大,大得在两座建筑之间来往成了一件费时的事情。时间就是生命,人的生命都放在了路上,于是这路上的花草树木不由得非常茂盛。据说这是地气吸了人气,花草树木又吸了地气的缘故,这便像是间接地吸了人的血。为了报复这歃血之仇,大家都尽力践踏那些花草,并不顾立着的写着“芳草宜人,踏之何忍”的牌子。“路是人走出来的”,这不仅是迪斯尼修路的办法,也是在东华师范道路网的真实情况。只是迪斯尼要把人走出的路修好,而东华师范是把人不走的路修好,原因是人不走的路车走,而能在学校里乘车的就不是一般人。
四年前,蒋宇秋同黄柏和胡安一起进了东华师范中文系。对于各系而言,中文实在是国粹了,历史系毕竟还要讲世界史,而地理系要讲世界地理,外语系则是离经叛道崇洋媚外,其它各系也不成体统,唯独中文系是全盘的中国东西。按照这样看来,中文系是应该受到极度重视的,自己的东西当然是应该格外关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仿佛这学校并不徇情,并且为了表明这一点,而故意轻视中文系。报到那天,各系学生都有人接待,唯独中文系的学生被落在一旁。后来听说,负责接待任务的是各系自己的师兄师姐,由此看来轻视中文系的也只是中文系自己。上一辈轻视下一辈,下一辈也如此,这样一条食物链每一个营养级都非常完善,怪不得可以稳定维持,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