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


disconnected
主题工具

关于村上春树

... 发表于 2006-10-24 22:31  ... 13273 次点击


简介:   

    村上春树,一九四九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受欧美文化薰陶,被誉为日本“八十年代文学旗手”,曾获得“群像新人赏”、“野间文艺赏”、“谷崎润一郎文学赏”,并被名评论家推举为最具都市感受性、最能掌握时代特质与节奏的作家。

村上春树年谱
    1949年

    1月12日出生于京都市伏见区, 为国语教师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妇的长子。
出生不久,家迁至兵库县西官市夙川。
    “我生在关西长在关西,父亲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亲是船场一商家之女,可
说是百分之百的关西种。自然每天讲的是关西方言。所受教育带有相当浓厚的地方
主义色彩,认为关西以外的方言都是异端,使用‘标准语’的没一个地道之人。那
是这样一个世界:棒球投球手则非村山莫属,食则清淡为主,大学则京大①为贵,
鳗鱼则烤制为上。”(《村上朝日堂的反击》)

    ① 京都大学之略。


    1955年 6岁

    4月,入西官市立香护园小学就读。
    “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亲喜欢书,允许我在附近书店赊账买自己中
意的书。当然漫画、周刊之类不行,只限于正经书。但不管怎样,能买自己中意的
书实在让人高兴。我也因此得以成为一个像那么回事的读书少年。”(《村上朝日
堂》)

    1961年 12岁

    4月,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
    “讲起过去的事来,当时(60年代前期)我家每月让书店送来一册河出书房的
《世界文学全集》和一册中央公论社的《世界文学》,我便一册接一册地看,如此
送走了中学时代。由于这个缘故,我的读书范围至今仍只限于外国文学。或许可以
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吧,总之最初的机遇或环境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喜好。”《村
上朝日堂》

    1964年 15岁

    4月,入兵库县神户高级中学校就读。该校为新闻委员会所属。
    “反正我就是喜欢看书,一有时间就看文学方面的书,以致不怎么用功国语的
成绩也过得去。英语方面,由于一上高中就以自己的方式涉猎英语筒装书,对英文
阅读本身是有信心的。但英语成绩不怎么样,因为没有理会那些技巧性的小东西。
记忆中成绩也就是中间偏上一点。若是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如今搞这么多英语翻
译,想必会觉得莫名其妙。社科方面世界史很拿手。为什么呢,因为中央公论社的
《世界历史》那套全集上初中时我就己反复看了一二十遍。记得全集广告词有这样
一句话:‘历史比小说更有趣’。”(《转而悲哀的外国语》)

    1967年 18岁

    听从父母劝告,准备考国立大学。经常去芦屋图书馆。

    1968年 19岁

    4月, 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在目白原细川藩邸的私立宿舍
“和敬寮”寄居半年,后退出。“经营者是臭名远扬的右翼分子,宿舍长是个陆军
中野学校出身的面目可憎的汉子。而我这样的人居然未遭驱逐,很有点不可思议。
时间是1968年, 正是学潮迭起的年代, 我也正血气方刚,对什么都愤愤不平。”
《村上朝日堂》。后来迁往练马区寄宿。距离最近的车站是都立家政,几乎不去学
校,在新宿打零工,其余时间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乐酒吧里。

    1969年 20岁

    4月, 《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68年电影观感》在《早稻田》发表。迁
入三鹰市一间宿舍。“由于情绪好,在一家当铺买了支长笛。练习时,隔壁房间一
个吉他少年提议吹哈比曼,于是每天都吹《Memphis Undergronu d》。结果在我记
忆中,三鹰市就是《Memphis Undergronud》。”(《村上朝日堂》)

    1971年 22岁

    以学生身份同阳子结婚。入居阳子夫人父母家(其父母在文京区千石经营床上
用品店)。

    1974年 25岁

    在国分寺开爵士乐酒吧。开店资金500万日元。250万为夫妇打零工存款,其余
由银行贷款。“起始觉得找工作也未尝不可,便去几家有关系的电视台转了转,但
工作内容实在无聊透顶,只好作罢。心想与其干那样的工作,还不如自己好好开一
家小店。开店可以亲自采购,亲自动手做,亲自为顾客服务。终归,说起我能做的
事,也就是开爵士乐酒。巴了。反正我就是喜欢爵士乐,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乐
有关的。”(《村上朝日堂》)店名取自在三鹰寄居时养的一只猫的名字。后移店
至千驮谷。

    1975年 26岁

    3月, 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毕业。毕业论文题目是《美国电影中
的旅行思想》。

    1979年 30岁

    在涩谷区千驮谷附近的神宫球场动了写小说念头,随后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
写罢投给“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制”。
    6月,《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始写得异常吃力。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
拉德那句话:‘如想叙述与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不
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像样些的东西来。现在仍那样想。
获奖固然让我欣喜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的年纪。”
(《群像》)
    7月,《且听风吟》由讲谈社印行。

    1980年 31岁

    在涩谷区千驮谷一边经营酒吧,一边从事创作。
    3月,发表译作《失却的三小时》(菲茨杰拉德著,载于《Happy End通讯》)。
    4月,发表《去中国的货船》(载于《海》)。
    6月,《1973年的弹子球》由讲谈社印行。
    7月, 发表《读米歇尔·克莱顿的小说令人想入非非, 从“说谎方式” 想到
“熵的减少”》(载于《Happy End通讯》)。
    9月,发表《街,以及不确切的壁》(载于《群像》)。
    12月,发表译作《残火》、《冰官》和《酒精中》(均系菲茨杰拉德著,载于
《海》)。发表《穷婶母的故事》(载于《新潮》)。

    1981年 32岁

    决心从事专业创作。酒吧转让他人,移居千叶县船桥市。
    3月,发表《纽约煤矿的悲剧》(载于《Brutus》)。
    4月,发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该刊发表系列短篇。
    5月,译作《菲茨杰拉德作品集》由讲谈社印行。
    7月, 与村上龙的对谈集《Walk and Run》由讲谈社印行,作为“同时代的美
国”系列随笔发表《疲劳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载于《海》)。
    9月,发表《被夸大的情况——围绕越南战争的作品群》(同上)。
    11月,发表《无政府主义——弗兰西斯同〈地狱启示录〉》(同上)。
    12月,同广告词撰稿人系井重里合写的《梦里相会》,由冬树社印行;《与朋
友永久运动的终结》于《文学界》连载。
    是年开始作为编委参与《早稻田文学》的编辑工作,为时一年半。《且听风吟》
由初中下一届同学大森一树搬上银幕。

    1982年 33岁

    2月, 《青心学院大学——面临危机的自治与基督教精神》于《朝日周报》连
载,作为“同时代的美国”系列随笔发表《反现代的现代性——约翰·阿宾格的小
说》(载于《海》)。
    5月,发表《都市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昆德拉与昆德拉以后》(同上)。
    7月,发表《事先备好的牺牲者的传说——吉姆·莫里森/德阿兹》(同上)。
    8月, 发表《寻羊冒险记》 (载于《群像》 )和《下午最后的草坪》(载于
《宝岛》)。
    10月,《寻羊冒险记》由讲谈社印行,该作获“野间宏文艺新人奖”。
    11月,发表《她的土中的小狗》(载于《昂》)。
    12月,发表《悉尼的绿色长街》(载于《海》临时增刊《孩子们的宇宙》)。

    1983年 34岁

    1月,发表《萤》、《烧仓房》(载于《中央公论》)。
    2月,发表《E·T式地看〈E·T〉》(载于《中央公论》)。
    4月, 发表《作为符号的美国》(载于《群像》),短篇集《去中国的货船》
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发表《我打电话的地方》等7篇雷蒙德。短篇译作(载于《中
央公论》),发表《通过“沙滩男孩”长大的我们》(载于《Pent house》)。
    6月, 发表《避雨》(载于《IN·pOCKET》)。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该刊发
表小品。
    7月,雷蒙德短篇译作集《我打电话的地方》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
    10月,发表《游泳池边》(载于《IN·pOCKET》)。
    11月,发表《关于穿制服的人们》(载于《群像》)。
    12月,发表《盲柳与睡美人》(载于《文学界》),同插图画家安西水丸合写
的《象工厂的Happy End》,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
    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腊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1984年 35岁

    1月,发表《跳舞的小人》(载于《新潮》)。
    2月, 发表《出租车上的男人》(载于《IN·POCKET》),在《翻译世界》连
载《村上春树的简装书生活》至6月号。
    3月,同摄影师稻越功一合写的《波画波语》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 发表《三个德国幻想》载于(《Brutus》)和《现在为了死去的女王》
(载于《IN·POCKET》)
    6月,发表《猎刀》(载于《IN·POCKET》)。
    7月, 《萤·烧仓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日堂》由若林出
版企画社印行,发表《迪斯尼·威尔逊与加利福尼亚神话的缓慢的死》(载于《小
说新潮》临时增刊“大专栏”)。
    10月,发表《呕吐1979》(载于《IN·POCKET》)。
    12月,同中上健次对谈(载于《国文学》1985年3月号)。
    是年夏赴美国旅行约6个星期。

    1985年 36岁

    4月, 在《Mari Clair》连载译作《牧熊》(John Irving 著),在《周刊朝
日》连载《村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
    6月,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10月获“谷崎润一郎奖”;雷
蒙德短篇译作集《夜幕下的马哈鱼》由中央公论社印行;发表托尔曼短篇译作《无
头鹰》(载于《小说新潮》增刊);发表《小说中的制度》(载于《波》)。
    8月, 发表《再袭面包店》 (载于《Mari Clair》 )和《象的失踪》(载于
《文学界》)。
    10月,短篇集《旋转木马鏖战记》由讲谈社印行。
    11月,译作连环画《西风号遇难》(C.V.奥尔兹巴格著)及连环画《羊男的圣
诞节》(与插图画家佐佐木合著)印行。
    12月, 发表《家庭事件》(载于《LEE》)和《双胞胎与沉陷的大陆》(载于
《小说现代》附册),评论电视剧化电影的《电影冒险记》(同川本三郎合著)由
讲谈社印行。

    1986年 37岁

    1月, 发表《罗马帝国的崩溃·1881年印第安人起义·希特勒入侵波兰以及狂
风世界枫》(载于《月刊角川》)和《拧发条鸟与星期二的女郎们》(载于《新潮》)。
    4月,短篇集《再袭面包店》由文艺春秋杜印行。
    6月,《村上朝日堂的反击》由朝日新闻社印行,发表波尔短篇译作《滴翠岛》、
《世界尽头》、《志愿讲演者》、《弥天大谎》、《方便屋》、《一个小姐的肖像》、
《马戏团与战争》(均载于《东京人》创刊号至秋季号)以及《科西嘉岛冒险记》
(载于《Mari Clair》12月号)。是年,移居神奈川县大矾町。
    10月,在意大利罗马滞留10日,后赴希腊。
    11月,《朗格尔汉斯氏的午后》由光文社印行。留居希腊米科诺斯岛。

    1987年 38岁

    1月, 留居意大利西西里岛。发表波尔短篇译作《文坛游泳术》(载于《文学
界》),《“THE SCRAP”怀念80年代》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2月,留居罗马。
    3月,赴博洛尼亚。
    4月,赴希腊的科西嘉和克里特旅行。
    6月, 回国。纪实性小说《日出国的工厂》由平凡社印行,发表《反正去过希
腊》(载于《WINPS》)。
    7月,波尔短篇译作集《世界尽头》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9月, 重赴罗马。 《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印行,上下册畅销430万部;发表
《“October Light”所放之光》(载于《青春与读书》)。
    10月,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11月,翻译C.D.B.布莱恩的《伟大的德斯里夫》,由新潮社印行。
    12月,译作连环画《特快列车“北极号”》(C.V.奥尔兹已格著)印行。

    1988年 39岁

    2月,发表《罗马哟罗马,我们必须准备越冬》(载于《新潮》)。
    3月,赴伦敦。翻译托尔曼的《忆伯父》,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 回国。《司各特·菲茨杰拉德Book》由TBS Britannica社印行。回国后
取得汽车驾驶许可证。
    8月, 返罗马,同摄影师松村映三结伴赴希腊、土耳其采访旅行。先去希腊东
北部阿索斯半岛上建有希腊正教修道院的圣山阿索斯山,之后驱车由伊斯但布尔进
入土耳其,用21天沿国境线绕土耳其周游,途经黑海、苏联、伊朗、伊拉克国境、
地中海、爱琴海,最后折回罗马。此次游记首先刊载于《03》(1990年1~2月),
大幅修订后以《雨天炎天》为书名由新潮社于1990年8月印行。
    9月,译作《And Other Stories——珍本美国小说12篇》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舞!舞!舞!》由讲谈社印行。

    1989年 40岁

    4月,发表《雷蒙德的早逝》(载于《新潮》)。
    5月,赴希腊罗得旅行。
    6月, 发表 《电视人的反击》 (载于《PAR AVION》 ) 和《飞机》 (载于
《Eureka》)。
    7月, 驾驶私家车赴德国南部、奥地利旅行。《村上朝日堂哟!》由文化出版
局印行,《小而有用的事》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译作连环画《无名的人》(C.V. 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翻译托尔曼的《一个圣诞节》,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0月,回国,即赴纽约。译作《原子时代》(T.O’Brien著)由文艺春秋社印
行,发表《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载于《SWINTCH》)和《上等瑕玉——P. 奥斯
塔的〈幽灵们〉》(载于《新潮》)。
    11月,发表《眠》(载于《文学界》)。

    1990年 41岁

    1月,回国。《电视人》由文艺春秋社印行。以《神园漫步》等为题发表希腊、
土耳其游记(载于《03》)。
    2月,在居住地涩谷区千驮谷目睹奥姆真理教竞选众议院议员的宣传活动。
    5月至翌年7月, 八卷本《村上春树作品集1979~1989》 由讲谈社印行,发表
《杰克·伦敦的假牙,突如其来的个人教训》(载于《朝日新闻》)。
    6月, 叙写作为希腊、意大利“常驻旅行者”的体验并收有同阳子夫人的照片
的《远方的鼓》由讲谈社印行,发表《托尼·瀑谷》(载于《文艺春秋》)。
    8月,《雨天炎天》由新潮社印行。
    10月,译作《谈一下真正的战争》(T.O’Brien著)由艺春秋社印行。
    11月,译作连环画《哈里斯·巴蒂克之谜》(C.T.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
新社印行。

    1991年 42岁

    1月,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月去美国领事馆取签证的时候, 正值海湾战争爆发。我们在驶住赤坂的出
租车中听到美军用导弹袭击巴格达的消息。我们不认为那是个好去处。虽说战场遥
远,但去一个打仗的国家并在那里生活毕竟不是件开心事。可是一切手续都己办完
了,作为我们除了赴美已别无选择。结果固然没有受战争的直接影响,不过坦率说
来,当时美国那种激昂的爱国气氛是不怎么令人愉快的。”(《继而悲哀的外国语》)
    4月,发表《绿兽》、《冰男》(载于《文学界》临时增刊《村上春树Book》)。
    12月,译作连环画《天鹅湖》(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1992年 43岁

    由于延长美国滞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讲现代日本
文学,内容为“第三新人”作品读解,副教科书为江藤淳的《成功与失落》。
    10月,《奇鸟行状记》(或译《拧发条鸟编年史》)第一部开始在《新潮》连
载(至翌年8月),《国境南·太阳西》由讲谈社印行。

    1993年 44岁

    1月, 发表《非故弄玄虚的小说的诞生——同雷蒙德交往的10年》(载于《朝
日新闻》)。
    6月,译作连环画《神奇的扫帚》C.V.奥尔兹巴格著,由河出书房新社印行。
    7月,赴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塔夫茨大学任职。
    11月,翻译《归来的翻空猫》(格温著),由讲谈社印行。

    1994年 45岁

    2月,《继而悲哀的外国语》由讲谈社印行。
    4月, 《奇鸟行状记》第一部《贼喜鹊》和第二部《预言鸟》由新潮社印行。
在普林斯顿大学与同为该校客座教授的河合隼雄进行公开对话,题目为“物语在现
代日本的含义”。
    6月, 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旅行(兼采访)。由大连经海拉尔、中国一
侧的诺门坎、蒙古的乌兰巴托去哈拉哈河东侧的旧战场察看。此次纪行发表于《马
可·波罗》(9~11月)。
    7月, 夫妇去千叶县仓町旅行, 当地出身的安西水丸同行。 旅行目的之一是
“补偿在蒙古期间糟糕透顶的饮食”。
    12月,发表《袭击动物园》(载于《新潮》)。

    1995年 46岁

    3月,美国大学春假期间临时回国,在神奈川县大矶家里得知地铁毒气事件。
    6月, 退掉剑桥城寓所,驱车横穿美国大陆至加利福尼亚,之后在夏威夷考爱
岛逗留一个半月回国。
    8月,《奇鸟行状录》第三部《刺鸟人》由新潮社印行。
    9月, 在神户市与芦屋市举行自选作品朗诵会。“由我来朗诵也起不了什么作
用,但我还是尽力做了,哪怕有一点点用处也好。人们说我不习惯出头露面,其实
也是和大家一样的人。既无什么技能,又不善言辞,所以很少出场。给人拍照也不
喜欢,虽说拍照也不至于狂蹦乱跳或咬断小指。”(《SPA》10月第4期)
    11月,同河合隼雄对话。发表《盲柳与睡美人》(载于《文艺界》)。

    1996年 47岁

    1~12月,独自采访东京地铁毒气事件62名受害者,每5天采访1名。
    2月, 发表《第七个男人》(载于《文艺春秋》)。《奇鸟行状录》获第47届
“读卖文学奖”。
    5月,《村上朝日堂周报·漩涡猫寻觅法》由新潮社印行。
    6月, 翻译《利穿心脏》(米歇尔·吉曼著,作者系书中主人公——因连续杀
人而自求一死的犯人之胞弟),由文艺春秋社印行。发表《列克星敦的幽灵》(载
于《群像》)。
    11月,短篇集《列克星敦的幽灵》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12月,《去见村上春树·河谷隼雄》由岩波书店印行。

    1997年 48岁

    3月,经采访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受害者写成的《地下》由讲谈社印行。

                     ——据日本小学馆1997年5月版《群像日本作家第二十六卷·村上                         春树》 ,年表原撰者为今井清人,译时略有删减。

本主题共有 1 条回复 | 回到顶部
#1 - 2006-10-29 13:25
花散里夕彦 桂林
个人相当讨厌这个东西.
就这样几行字,似乎就把一个人的经历给叙述完毕了.
看完之后有话想说?那就帮楼主加盖一层吧!

在回复之前你需要先进行登录
用户名 / UID
密码
Project Parasynthesis | Based on Discuz! 5.5.0 | Thanks to Livid
About | Help | Developer | N2Design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无名杂志 - Archiver - Mobile
Processed in 0.091532 second(s), 6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