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 21:54
Sai
来谈谈米兰·昆德拉
一年前的时候看《不能承受的生命只轻》,除了对于那甚为奇特的叙事方式感到惊讶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最近开始有计划的阅读他的作品(有一个原因是突然发现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内容了),这才发现其中蕴含的广袤的境地(原谅我的无知)。
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米兰·昆德拉吧,关于你与他的初次邂逅,关于你所了解的他,他的作品,他的经历……(ll03)
2007-12-3 22:30
kinway
也是在上高中的时候 看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老实说真的没有懂什么 后来看了一些人关于此书的评论 我到现在就没有敢看第二遍...
昆德拉的小说写的很哲学,很多思想深邃之处现在的我仍无法体会..唉 (ll09)
[[i] 本帖最后由 kinway 于 2007-12-4 13:48 编辑 [/i]]
2007-12-3 22:53
alex
初次邂逅是外国文学史的老师上课讲了半堂的《轻》,没有一定的经历,不会理解的太透彻
2007-12-3 22:58
Rhine
近期的阅读计划有他的<生活在别处>——目前最喜欢的,是<不朽>。捧起昆德拉的作品,个人第一感觉就是机智幽默,反讽也好媚俗也罢,从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他的才华思想来得比很多作家都要猛烈。读他的书,都恨不得一口气从头到尾。
2007-12-3 23:05
alex
确实是这样,但我只是把电影一口气从头到尾了
2007-12-3 23:21
asher
在这本书盛名的评价下,买来看。
谁知道看不懂。。
最后借人,有借无回。也罢,当送出。。
2007-12-4 16:55
fmfsaisai
推荐一本《生活在别处》,这本要好懂的多。而且和我们的过去也相似地多。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文革时期的老知青(仅对于这本)。
2007-12-4 17:27
Sai
<生活在别处>对诗歌好好的嘲弄了一番... <不朽>中歌德与海明威的对话妙不可言. <笑忘录>则将变奏(这个究竟指的是什么?我理解是对同一主题以不同故事表现)发挥到极致
2007-12-7 09:53
alex
米兰•昆德拉语录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没有不是那么简单。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生命不能乘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以往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提问得不到解答;今天不能理解,我竞相信能够提问。但我不曾相信过什么,我只是提问罢了。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今天,不管我的提问能不能得到回答,我还是觉得无所谓.它并不需要赋予任何意义,它只要就这么一直生长着.就像速度一般,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大概到了忘却的时候,才会记起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 。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
在此,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不知是谁把他带来。
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人间。
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
温情,是想建立一个人造的空间的企图,在这个人造的空间里,将他人当孩子来对待。
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
就像在这尘世之中,自打一开始,除了背叛就没有别的东西!
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远不是那么简单。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控制和记录。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跟女人做爱和睡觉是两种不同的感情,前者是情欲,后者是相濡以沫.
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
2007-12-7 11:16
Sai
最后那句是身份里面的 昨天才看完
2008-2-4 22:35
冷眼的维纳斯
我大一时看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那时觉得看这书比较耗费心力啊
到最后看了大哭不止
好几天都哭得天昏地暗,我朋友很诧异说:我一直以为你是没有眼泪的。
其实我觉得这书说的其实是关于失去。
它给人感触实在太大了,
我被这本书感染了
然后我害怕失去,看到最后写到他们离开、失去和痛苦,我就开始害怕,害怕得哭起来。
其实敏感的人读米兰的书或许不太好,
因为太容易感同身受,所以就会和他们一起痛苦。
所以虽然喜欢,但是在现在写毕业论文时没写他
[[i] 本帖最后由 冷眼的维纳斯 于 2008-2-4 22:36 编辑 [/i]]
2008-7-13 16:12
Lancee
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时候,第一章就让我兴味异常……
游离而又联系的人物和故事,他们个人的世界,似乎昆德拉试图借助这些来说明一些问题,关于媚俗,关于美好,关于轻与重……
看到很多地方时竟然落泪(ll09)
2009-6-17 01:52
狂晕的蚂蚁
enen 。。。
看了他就音乐性对小说的影响那一章,感觉很意外。
2010-1-17 04:37
chateau
高中,看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在一小撮里嚷嚷着好好看,结果有人跟风看了好多本,但我也是只看了这一部~
捏他注意:
先声明我没有深入研究此作,只是觉得剧情,结构,叙述甚至翻译(上海译文黄皮的包装很朴素很文库(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词))得都别具意味。一开始只觉得是红色统治时期知识分子的爱情纠葛人性挣扎,后来看到人道援助和卡列宁那段发现这书其实在试图探讨人性。卡列宁那段实在是超赞的~ 有些微影响到偶的世界观鸟~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